见证了新疆从历史深处走来,展望阔步走向光明的未来! 6月12日,“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在喀什市举办。论坛围绕中央民族大学考古队在喀什地区发掘的中国最西端的古代大型地面佛教寺院——莫尔寺遗址的考古成果,共享了新疆地区考古、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加强国际交流,推动新疆历史人文的多元一体研究,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现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摄
在论坛上,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埃及、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100余名专家学者,从新疆考古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新疆历史与中华文化的多元通和、西域丝路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新疆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等四个方面,展开了一场跨越新疆时空的对话——深入研讨了新疆的历史与未来相关议题。 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杨圣敏在以《谁是塔里木的早期居民:新疆古代的一段历史》为题作主旨演讲时说,在公元9世纪中叶以前,塔里木盆地的居民,包括了高鼻深目类型、操印欧语系语言的“胡人”族群、说古代藏羌语言的羌人和汉人。所以,塔里木盆地自古就是多民族生存的地方,包括汉族。 “在新疆所发现的莫尔寺遗址是一座桥梁,它连接了中亚、南亚以及东亚。”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终身教授衣丽都说。随着对新疆众多考古资源的深入发掘和研究,将更进一步重审丝绸之路之上的跨文化佛教寺院遗址的碑文、壁画等,可以发现新疆地区、中原地区与犍陀罗地区的佛教有更多的异同之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魏正中以《新疆佛教考古: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为题作主旨演讲。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摄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丝绸之路与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肖小勇,与专家分享了最近5年带领团队在莫尔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情况。他说,在莫尔寺遗址发掘出土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分布密集的佛教寺院建筑群,实证了新疆多种宗教并存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特征。 论坛中,专家们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用各自的方式讲述着新疆故事,分享观点。并一致表示,大量考古实证表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域各族人民自古就是中华文化的共同创造者。将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分离开,甚至对立起来的叙事,是对中国历史的无知与背离。中华文化是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传承的。 “丝绸之路是最早连接东西方世界的贸易路线之一。”埃及开罗大学教授姆哈森表示,沿着丝绸之路,不仅物产和商品得以运输,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科学技术、民间友谊等也得以传播。 “以史为鉴,我们认真看待历史上的中国和西方是如何交往的,从这些交往中我们能看见许多道理,文化是需要交流的,文明是可以互鉴的,宗教是可以共存的,没有非此即彼的排他性。” 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现场。姜东 摄
与会专家表示,新疆是古丝绸之路核心地带和东西方文明交流汇聚的黄金通道,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自古以来,各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中华文明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经验,能为今天世界上仍存在的民族宗教冲突问题提供借鉴。 大家共同认为,作为多元文明交融荟萃之地,历史的新疆与未来的新疆,必会坚持多元一体道路,建设更加安全和谐的新疆;必会更好地发挥枢纽作用,联结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必会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必会更好地保护各民族优秀文化以丰富发展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因此,新疆不仅仅是中国的新疆,也是世界的新疆。让历史、今天、未来的新疆走向世界,是与会人员共同的愿景。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主编:王志恒 责编:汪玉珍 编辑:韩子轩投稿邮箱:ksnews@vip.163.com联系电话:0998—2673697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